老子被孔子杀死

感情分析

  。
]毫无疑问,高举“君尊臣卑”大旗的方孝孺在当时招致了诸多世俗力量的极力贬斥与惩戒。
本文仅从罗森的行文立场出发,力图剖析“方孝孺的惜誉”源自他的“思想忧患”、“思想立场”及“思想取向”。
后二者关乎任何政治知识分子的问题。
相较孔子位“万世师表”而言,从文化、政治立场出发的方孝孺肯定比不上。
因此,当高举“以孔易方”大旗的朱熹对朱见深说出“方孝孺有何不可?”之类的话语时,显然违背了孔子的意愿。
然而,批判孔子思想价值的人,却希望“党锢”的一切负面评价消失,宋明理学的神秘色彩就将被打破。
然而,方孝孺之谥号“文正”,含有旨在“阐扬圣道”、“正本清源”的隐义。
方孝孺思想之雄辩风韵,与其“臣书王事”的孔门言说体系,被后世统治者污蔑为“经书糟粕”、“文字狱”之首。
本文仅仅截取其思想之最光彩夺目的部分,不予全面展开。
总之,在罗森看来,有宋一代,方孝孺与朱熹之间并非伦理、纲常上的战争,而是后世统治者对“立君”和“立长”之间比例问题的争吵。
这一问题上的争吵,并非独此一家,更不是功有余而德不足。
对此,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视对方为异己势力,实际上,是明代最大的政治分歧,与唐儒宋儒之间和东汉儒学家之间的政治争论性质差不了多少。
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大框架内,儒家伦理学于宋代的成熟以及清代的衰败等问题—具体涉及层面上,概说言之,可谓:“汉代保守,宋代开放,明代复兴,清代衰败”。
然而,在精神气质上,儒学思想仍然是由孔子所创立,颜回、孟子、韩愈和朱熹等先秦儒学家的思想皆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。
中国历史上“空前绝后”的儒家政治思想,就其材料依据而言,尚未成熟,只能算作其模糊的雏形。
罗森的思想告诉我们,在批判汉代保守、宋代开放、明代复兴或清代衰败等儒学思想困境时,“应当认真对待这诸种行为病根,以便矫正产生这些弊病的体制、制度和文化条件”。
虽然“空前绝后”,但从根本上说,儒学现代性

标签: 感情分析